福建用户提问:5G牌照发放,产业加快布局,通信设施企业的投资机会在哪里?
四川用户提问:行业集中度逐步的提升,云计算企业如何准确把握行业投资机会?
河南用户提问:节能环保资金缺乏,企业承担接受的能力有限,电力企业如何突破瓶颈?
11月4日,2025—2026年黑龙江冬季冰雪旅游百日行动新闻发布会在哈尔滨召开,会上相关负责人向公众介绍了今冬哈尔滨的冰雪游玩亮点。活动介绍:本次黑龙江冬季冰雪旅游百日行动将从2025年11月8日持续至2026年2月28日。哈尔滨作为核心枢纽,还将联动五常、凤凰山、雪乡等
11月4日,2025—2026年黑龙江冬季冰雪旅游百日行动新闻发布会在哈尔滨召开,会上相关负责人向公众介绍了今冬哈尔滨的冰雪游玩亮点。
活动介绍:本次黑龙江冬季冰雪旅游百日行动将从2025年11月8日持续至2026年2月28日。哈尔滨作为核心枢纽,还将联动五常、凤凰山、雪乡等区域打造特色旅游线路,让游客从冰雕盛宴到林海雪原,全方位感受“冰雪之冠”的独特魅力。
冰雪经济产业链涵盖上游资源开发与装备制造、中游服务运营、下游消费及衍生经济三大环节,形成完整产业生态。
冰雪经济产业链上游主要是资源开发与装备制造,为中游的服务与运营提供基础,下游则是消费及衍生经济,直接面向消费者实现价值变现。
十年间,我国冰雪产业规模从2015年的2700亿元人民币增加到2024年的9800亿元。《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(2025)》显示,2025年我国冰雪产业规模将突破万亿元大关,达到10053亿元。除总规模迅猛扩张外,冰雪消费也呈现快速提升趋势。
冰雪装备是开展冰雪运动的基础,也是冰雪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。随着冰雪运动的普及,我国冰雪装备产业规模快速壮大,产品技术品质稳步提升。
中国冰雪经济竞争格局正呈现出多元化、多层次的特点,随着产业规模突破万亿,市场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。
区域来看,北方地区依托天然冰雪资源,重点发展户外冰雪运动与旅游,是冰雪经济的先行区;南方地区通过人工冰雪场馆,发展室内冰雪活动,实现迅速增加,形成差异化发展格局。如深圳冰雪大世界、广州热雪奇迹等成为热门目的地。
根据上市公司三季报整理,从营业收入来看,2025年1-9月,冰山冷热以36.13亿元位居榜首,元隆雅图、雪人股份和中体产业分别以22.14亿元、16.31亿元和12.44亿元紧随其后。天府文旅和晶雪节能的营业收入相比来说较低,分别为2.263亿元和4.61亿元。
在净利润方面,除了天府文旅净利润亏损1253万元外,其余9家公司均实现了盈利,其中半数企业净利润在1000-2000万元,冰雪旅游有突出贡献的公司长白山净利润最高,为1.469亿元,冰雪装备制造企业晶雪节能净利润最低,仅1012万元。
冰雪经济重点企业在不相同的领域展现出了各自的竞争优势,在冰雪旅游运营领域,以长白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为例,公司作为长白山景区资源垄断者,拥有长白山北、西、南景区交通运营线路的独家经营权,掌握了冰雪旅游的“流量入口”。其依托年降雪量1.5米以上、雪期长达6个月的顶级粉雪资源,以及林海、雾凇、温泉等特色资源,推出“冰雪+温泉”、“冰雪+音乐”等融合体验,冬季游客接待量占长白山景区总接待量的80%以上,在东北冰雪旅游市场占据标杆地位。
在冰雪装备制造领域,冰山冷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工业制冷设备生产企业,掌握“大型室内滑雪场制冷系统”核心技术,产品覆盖制冰机、制冷机组等,打破了国外垄断。
福建雪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少数同时拥有活塞压缩机、螺杆压缩机、离心压缩机领先技术的企业之一,也是国内顶级规模的制冰系统制造商。公司与全球知名冰雪场馆运营商西姆科成立合资公司,加大在冰雪体育运动与娱乐领域的业务拓展,产品覆盖制冰设备、滑雪装备、冰雪场馆设计等,实现了产业链的整合,在全球冰雪装备制造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。
冰雪装备制造领域市场之间的竞争激烈。近两年来,科技公司也纷纷涉足冰雪经济领域,通过AI、VR技术重塑冰雪体验,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。
冰雪装备已形成15大类产品体系,覆盖个人装备、场地设施及竞技器材,但核心设备(如造雪机、滑雪板)仍依赖进口,国产化率约30%。
北京冬奥会带动我国冰雪运动实现跨越式发展,为冰雪产业的长期稳定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预计未来在第十五届全国冬季运动会等大型冰雪赛事的接连举办下,我国冰雪产业也将进入持续快速地增长阶段。
未来,冰雪产业需通过融合发展、绿色发展、智慧发展和协同发展四大范式变革,实现高水平质量的发展,一同推动中国从“冰雪大国”迈向“冰雪强国”。
更多报告内容点击:2025-2030年中国冰雪经济行业深度全景调研及投资价值研究报告
3000+细分行业研究报告500+专家研究员决策智囊库1000000+行业数据洞察市场365+全球热点每日决策内参

